三更画舫穿藕花出处 三更画舫穿藕花

发布时间:2023-04-02 11:23:36 栏目:汽车

    导读 大家好,小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更画舫穿藕花出处,三更画舫穿藕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盏寒泉荐秋

    大家好,小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更画舫穿藕花出处,三更画舫穿藕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

    2、”的含义是作者刘鄂通过这副楹联对近似于渔洋河浜某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这个景致所呈现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及优美环境,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和趣味性,而从联中隐约现出对一代对联天子渔洋战旗的卓越风姿的无限褒扬则使其显得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3、三更画舫穿藕花意思:三更夜天,画舫灯浓,有一女子穿针引线于舫上正刺绣,绣的正是藕和花。

    4、《明湖居听书》为清末小说家刘鹗所著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长期以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沿用至今。

    5、作者沾溉传统,富于底蕴,在极尽描摹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幕让人心驰神往的艺术现场。

    6、“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

    7、”出自刘鄂撰《老残游记》古水仙祠联。

    8、作者刘鄂在小说《老残游记》中,通过这副楹联对古水仙祠和大明湖铁公祠、小沧浪、历下亭周围景色的描写,反映了济南市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及优美环境,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其显得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9、这副对联不仅将大明湖的景色描摹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助于作品对环境的描写,就对联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突出的艺术特色。

    10、——刘鄂撰 《老残游记》古水仙祠联 【注释】(1)一盏寒泉:盏,浅而小的杯子。

    11、寒泉:是指清凉的泉水。

    12、《易·井》云:“井冽寒泉食。

    13、”但这里又有暗喻济南之意。

    14、济南有“泉城”之名,谓“家家有泉水”,著名的有“趵突”等七十二泉,泉水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15、 (2)荐:献、进。

    16、《论语·乡党》:“君赐醒,必熟而荐之。

    17、”这里指供献的意思。

    18、 (3)秋菊:即菊花,菊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

    19、久经栽培,种类繁多,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因菊于秋季开花,故又称秋菊。

    20、 (4)三更:晚上十二时左右,约半夜。

    21、 (5)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2、 (6)藕花:即莲花。

    23、 (7)《老残游记》:中篇小说,题洪都百炼生撰,实为清末刘鄂所作。

    24、刘鄂(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阳(今镇江市)人。

    25、因得罪袁世凯,遣戍新疆,通于通化(今乌鲁木齐)。

    26、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生,勇于作为的一生。

    27、他博学多才,知识面广,著述丰富,拓印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先后写了《治河七说》、《勾股元无草》、《要药分剂补正》、《铁云诗存》等。

    28、《老残游记》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完成的,全书三十回,写了他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某些官吏的残暴和虐民行为。

    29、 (8)古水仙祠:据《老残游记》记载,位于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东侧,祠仅三间破屋,门上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

    30、清末阮芸台《杭州·苏公祠》联:“欲共水仙荐秋菊,长留学士住西湖”,故“古水仙祠”大约是一座水神的祠。

    31、 【鉴赏】这是一副文学作品联,又是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名胜风景联。

    32、作者刘鄂在小说《老残游记》中,通过这副楹联对古水仙祠和大明湖铁公祠、小沧浪、历下亭周围景色的描写,反映了济南市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及优美环境,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其显得更加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33、 这副对联不仅将大明湖的景色描摹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助于作品对环境的描写,就对联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突出的艺术特色。

    34、 一是寓意深刻,用隐喻的手法,暗指了“泉城”济南市。

    35、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著名的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泉”等七十二泉,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滚,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

    36、元代于钦《汇坡楼记略》云:“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37、”刘鄂也谓:“济南家家有泉水,户户有垂杨。

    38、”可见用“泉城”来称誉济南市是一点不过份的。

    39、上联的“一点寒泉荐秋菊”的“寒泉”,正是突出了济南市这个泉城的独有特点。

    40、济南的“秋菊”也是著称全国的,在这里用天下闻名的清澈泉水供献给闻名全国的菊花,确实是用词精巧立意不凡,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妙绝人寰。

    41、它使泉、菊并茂,相得益彰,给予人一种圣洁高尚、清新自然的感觉。

    42、所以,这副对联题在“古水仙祠”是最恰当不过的。

    43、下联“三更画船穿藕花”,写的是晚景,将游人时至半夜还坐着漂亮游船在荷花中间穿行的情景,描绘得形象而又生动,把一种月光如水、清幽自然的环境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但也使人联想到,大明湖古水仙祠四周的晚景尚且如此迷人,白天的景色自然风光秀丽,游人如织了。

    44、这种以隐喻加烘托的艺术手法,真是神来之笔,产生出奇特的艺术效果。

    45、 二是用词讲究,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把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

    46、如上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中的一个“荐”字,下联的“穿”字,都是属于人的动作行为。

    47、画船是物,只有通过人来驾驶,所以一个“穿”字,把“三更”半夜游人驾驶“画船”在“藕花”中穿行的情景形象地刻画出来。

    48、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楹联对景状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49、 三是这副对联还运用了数字联的艺术技巧。

    50、上联的“一盏”与下联的“三更”相对,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选用的非常巧妙、贴切,把事物表达的既具体又形象,既和谐通畅,又生动有趣。

    51、这样将“隐喻”、“拟人”、“数字”三种修辞技巧用于同一对联的艺术手法,使这副仅仅只十四个字的普通正对联,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难怪至今胜迹不存,楹联仍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